查看原文
其他

警示丨宁夏5岁女童嘴被严重灼伤,这些东西要放好!

银川晚报 2022-05-07

5岁的小女孩,因误食烧碱,口腔、嘴唇被腐蚀灼伤。


离她不远的病房里, 一位6岁的男孩因误喝高浓度消毒液,口腔和消化道也受到严重的损伤。


这是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儿科一病区最近收治的2个真实病例。

(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既往接诊患儿)


误吞3片烧碱 口腔被灼伤


在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儿科一病区病房,5岁的妮妮(化名)张着嘴,乖巧地让医生为她检查口腔。只见孩子的嘴唇内侧和舌头上布满了白色的溃疡,嘴角外侧也有伤口,这些都是被烧碱腐蚀灼烧的伤口。


说起孩子受伤的过程,妮妮的父母非常痛心。


因为春节快到了,妮妮的妈妈趁着周末开始清洁家里的卫生。厨房的油污不好清洗,她就购买了一些烧碱,泡水后就是强效去污剂。


周末这天清洗完厨房,妮妮的妈妈没有及时将烧碱收纳起来,被家里的两个孩子发现了。


圆圆的片状烧碱,很像孩子常吃的钙片或奶片,11岁的老大知道这不是食物,但并不知道烧碱的危害,只想逗一逗5岁的妹妹,就骗妹妹说,这是糖,妮妮好奇之下将3片烧碱喂进嘴里。


烧碱入口,遇到唾液即溶化,瞬间爆发强腐蚀性,妮妮嘴里火辣辣的疼痛,马上把“糖”吐了出来,但嘴巴和舌头已经被灼伤了。


家人立刻送她到医院,辗转收住到了宁医大总院儿科一病区。


“幸亏当时就吐出来了,没咽下去,否则后果不堪设想。”宁医大总院儿科一病区主任医师马立燕说。目前正在对症治疗,妮妮的情况比较稳定。


儿童误吞烧碱、高锰酸钾 每月至少接诊五六例


说起儿童误吞化学品灼伤,马立燕和病区护士长唐永霞都忍不住叹气:“太多了,每个月都有,全年高发,最多见的就是误吞烧碱、高锰酸钾,还有误吞管道疏通剂的。”


(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既往接诊患儿)


马立燕拿起科室的病例记录册,随机翻开一页,记者就看到了一例误吞烧碱的病例记录,再翻一页,又找到了一例误吞高猛酸碱的。“你看,我就这么随手一翻,很容易就能找到病例,你说多不多?来我们科住院的都是比较严重的,每个月少说五六个,多的时候甚至十多个,门诊和急诊处理的轻症更多。”


因为接诊的意外伤害儿童太多了,马立燕和科室的医护人员心急如焚,迫切地想通过媒体给家长们提个醒。


烧碱是一种具有强腐性的强碱,它的成分是氢氧化钠,有些老百姓也叫它火碱。用在餐厅或厨房里的确是去油污的一把好手,但它对孩子是非常危险的。


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既往接诊患儿


因为烧碱形态大多是片状或颗粒形态,外观很像奶片、牛奶糖,‌‌低龄的孩子没有辨别能力,看到会好奇,很容易误食。


有些烧碱是溶液,孩子不知道,咕咚一口喝下去,对口腔、食道甚至胃肠的腐蚀瞬间就开始了。“那个东西又不能洗胃,因为腐蚀性非常强,洗胃很容易造成消化道穿孔,‌‌我们只能采取一些对症治疗的办法”,马立燕说。


而一旦孩子咽下去,对食道的伤害是最大的。


口腔灼伤后的局部水肿和溃疡会慢慢消退、好转,‌‌而食道被烧碱灼伤后,后期都会形成瘢痕,造成食道狭窄,‌‌“就像塑料袋被烫了一样,表面斑痕累累,东西都过不去了,水也喝不进去,吃的食物更咽不下去,‌‌最后怎么办呢,只能到外科做手术。”马立燕说。简单的手术方案是在胃肠上面置管造瘘,‌‌每天通过管道将营养液直接打进肠胃,复杂的则需要将食道切除,重塑一个食道,这需要做好几次手术,无论哪一种,对孩子来说都是巨大的痛苦。


同样危险的还有高锰酸钾,具有强腐蚀性的强氧化剂,家庭购买高锰酸钾往往有两个用途,一是某些妇科疾病患者将高锰酸钾兑水稀释后坐浴,可以杀菌,也有些家庭稀释后用来消毒。


因为颜色鲜艳,高锰酸钾也很容易吸引孩子的目光,也是临床最常见的儿童误伤“元凶”之一。


未经稀释的高浓度高锰酸钾腐蚀性非常强,接触皮肤或粘膜后很快就会灼伤,孩子一旦误喝,破坏力不输烧碱。

医生郑重提醒
↓↓↓

春节快到了,很多家庭都开始大扫除了,免不了购买各种各样的清洁去污产品,马立燕提醒市民朋友,有小孩的家庭,尽量不要使用烧碱之类的强腐蚀性产品,从源头上杜绝危险。非要用的话,用完一定妥善保管,最好锁在柜子里,保证孩子接触不到。同样,常用的管道疏通剂、84消毒液、消毒泡腾片等,也要放在孩子够不到的地方,医院里误吞这些产品的小孩也不少见。


除了学龄前的婴幼儿,医院里也会接诊到不少误吞化学品的大孩子甚至成年人,他们往往是被包装误导。原因是很多家庭会用空饮料瓶分装消毒剂、酒精等,还随手放在显眼的地方,被其他家庭成员或不知情的亲戚朋友当成饮料误喝,造成伤害。马立燕也提醒市民朋友们注意这个问题。


另外,家里的药品、保健品也要妥善保管,放在孩子够不到地方,儿科病房里也经常收治误食老人降压药、降糖药、各种保健药的孩子。“总之,孩子对世界非常好奇,又没有防范危险的能力,家长要提高安全意识,尽量排除家里的安全隐患,保护好孩子,我们希望再也不要有类似的意外伤害发生在孩子身上。”马立燕说。


记者:沈亚婷
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